嘴饞怎麼辦?6步分辨假性飢餓,6招控制食慾+4類嘴饞食物推薦

一、總是嘴饞停不下來?5 個讓人忍不住想吃的生理與心理原因!

  1. 獎勵機制驅動:高糖高脂食物會刺激多巴胺分泌,讓大腦不斷記住「吃=快樂」的感覺,因此讓你一直想要吃東西。
  2. 情緒壓力導致:心情不好或壓力大時,大腦會用「吃東西」作為快速紓壓的方式,甜食與高熱量食物更能夠獲得即時紓壓。
  3. 進食速度過快:吃太快會讓飽足訊號來不及傳遞,大腦誤以為還沒吃飽,進而短時間內又想再吃。
  4. 睡眠不足失衡:睡不好會降低自控力並提升慾望中樞活性,使人特別渴望高油高糖的食物。
  5. 水分攝取不足:身體輕微缺水時,大腦可能會誤將「口渴」判斷為「飢餓」,產生想吃東西的錯覺。

(一)大腦獎勵系統作怪

當你做了一件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,大腦會釋放一種叫做多巴胺(dopamine) 的物質,記住哪些行為帶來過好的感覺,像是吃東西、贏比賽、聽音樂,或滑到超好笑的影片。

下次碰到類似的情境時,大腦就會再次釋放多巴胺,推動你重複這些行為。

更有趣的是,研究發現這種機制不只短暫存在,還會因為飲食習慣被加強。

2023 年刊登在 Cell Metabolism 的一項研究就指出,每天額外吃一份高糖高脂的零食,會讓大腦更快把「甜+油的食物」和快感綁在一起,久而久之更容易對這類食物產生渴望。

換句話說,大腦真的會「學會」愛上這種組合,讓人一看到或想到就忍不住想再吃。

(二)情緒性進食

當你心情不好、壓力大,或覺得很煩的時候,是不是特別想吃東西?像是加班完就想喝手搖、考試前狂吃零食、難過時特別想吃甜點——這種情況就叫做「情緒性進食」。

根據《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》期刊的研究指出,當我們選擇壓抑情緒、不說、不處理,把情緒藏起來時,更容易用吃東西來紓壓,吃的量也會不知不覺變多。

這些情況下,你進食的原因並非是肚子餓,而是想透過吃東西讓心情好一點。大腦會把「吃」當成一種快速安慰自己的方式,尤其是甜的、炸的、熱量高的食物,最容易讓人有種「被療癒」的感覺,暫時忘掉煩惱或壓力。

(三)吃得太快

大腦大約需要 15 到 20 分鐘才會清楚感受到飽足感,如果狼吞虎嚥身體就會以為自己還沒吃飽,沒多久就會又想吃東西。

(四)睡眠不足

當你睡不夠的時候,會不會覺得特別想吃東西?而且越是疲憊,越容易想來點甜的、鹹的、炸的?其實是大腦和荷爾蒙在悄悄影響你的食慾。

2025 年發表在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》的研究就發現,缺乏睡眠會顯著破壞前額葉對記憶檢索的抑制功能,使大腦更難控管想法與衝動反應,進而降低自制力能力。

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你只要一晚沒睡好,隔天就更想吃一些「有的沒的」。

此外,大腦缺乏休息時,會傾向選擇「能快速補充能量、又能帶來快感」的食物,而高油、高糖這類食物正好符合這個條件。

(五)身體缺水

有時候嘴饞,其實只是身體需要水,而不是食物。人體在輕微脫水的時候,大腦有時會把「口渴」的訊號搞錯,誤以為是「飢餓」。

這種狀況在天氣熱、講話多、沒認真喝水的日子裡特別常見,根據《Journal of Nutrition》2016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,即使只是輕度缺水(1 至 2% 的體液流失),也會影響大腦的專注力、情緒穩定,甚至連飢餓感也會受到干擾。

2025 年美國神經內科診所 Lone Star Neurology 撰文說明:即便只是輕微缺水,大腦的神經傳導效率與血液循環就會下降,導致記憶力與專注力減弱,甚至出現「腦霧」般的遲鈍感。

在這種狀態下,大腦更容易錯把「缺水」解讀為「缺能量」,讓人不自覺地想吃東西。

5個嘴饞原因:大腦獎勵機制作怪、情緒性進食、吃太快、睡眠不足、身體缺水

Yu Bar 的品牌誕生,源自於創辦人對「完美蛋白棒」的執著追求。

那年夏天,Yu 剛從國外畢業回到台灣,想找一款自己在歐洲常吃的高蛋白零食,卻發現市面上的選擇不是口味不對味,就是熱量過高,根本找不到理想的替代品。

於是下一趟出國時,她先試吃了一堆蛋白棒,邊做筆記、記錄卡路里、蛋白質、口感評分……,好挑出幾款值得帶回整個行李箱的「點心」。

沒想到,試到最後竟然沒有一款真正滿意。就在這樣的情緒裡,脫口而出:「我乾脆自己做一款好了。」朋友回她:「對啊,Yu 應該自己做!」於是,Yu Bar 就這樣誕生了。

2023 年 9 月,她正式註冊公司,潛心研究營養學,立志打造一款「高蛋白 × 減糖 × 膳食纖維 × 機能補給」的蛋白棒。

為了讓產品研發更有科學根據,她於 2024 年取得 PN1 認證,強化營養專業,並在同年 11 月推出首支 Yu Bar,陪伴每位品嚐者,注入快樂、健康與幸福。

二、假性飢餓常讓嘴饞失控?6 招釐清真假飢餓,找回飲食節奏!

假性飢餓,是一種「其實不餓,卻很想吃東西」的狀態。並非身體真的缺乏能量,而是大腦受到某些因素干擾,誤判發出了飢餓訊號。

常見原因之一,是攝取過多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,讓血糖迅速飆升後又快速下滑,讓身體誤以為需要再補充能量;又或者女性在生理期前,因荷爾蒙變化造成脂肪濃度下降,也可能讓大腦產生虛假的飢餓感,導致嘴饞上身。

以下幾種情境,就能幫助你判斷自己遇到的到底是真餓還是假餓:

  • 距離上一餐時間太短

剛吃完正餐不到 2 小時,卻突然很想吃東西,不太像是身體缺少能量,而是大腦在尋找「快樂來源」。

  • 只想吃特定食物

真正餓的時候,你幾乎什麼食物都能接受;但如果只想吃甜點、炸物或某種零食,很可能是情緒或習慣造成的假性飢餓。

  • 伴隨情緒或壓力

當你心情低落、焦慮或壓力大時,容易想透過食物安慰自己,這是大腦在用「吃」轉移注意力的表現。

  • 容易被環境觸發

看電視想配零食、路過鹽酥雞攤就突然嘴饞,這些情境性觸發常屬於假性飢餓。

  • 沒有生理飢餓訊號

真正的飢餓常伴隨胃咕嚕叫、注意力下降、體力減弱;假性飢餓則多是嘴巴或腦袋想吃,沒有明顯的身體需求。

  • 喝水後想吃的衝動會減弱

有時候大腦會把「口渴」誤判成「肚子餓」。先喝一杯水,休息 10 分鐘,如果那股嘴饞感消失,就代表當時只是缺水。

延伸閱讀:代餐是什麼?代餐減肥真的有效果?代餐4大好處+正確吃法分享!

三、老是嘴饞怎麼辦?7 個方法調整生理與飲食行為!

  1. 辨識真假飢餓:問問自己「是不是過餐時間」「什麼都想吃嗎」「有飢餓感嗎」,判斷慾望是否來自情緒或習慣。
  2. 先喝一杯水:喝下 300 至 500cc 水、休息 10 分鐘,若嘴饞感消退,代表其實只是口渴。
  3. 冷靜五分鐘:深呼吸、走動、觀察情緒,幫助你從無意識的進食慾望轉向有意識的選擇。
  4. 正餐營養均衡:每餐攝取蛋白質、蔬菜與全穀類澱粉,有助延長飽足感、穩定血糖,減少嘴饞。
  5. 放慢吃飯速度:細嚼慢嚥、拉長用餐時間,讓大腦能完整接收到「我飽了」的訊號。
  6. 轉移情緒出口:建立非食物式的快樂清單,例如聊天、聽音樂、看影片,取代情緒性進食。
  7. 維持規律作息:穩定睡眠與三餐時間,能幫助賀爾蒙平衡,降低深夜或無意識嘴饞的頻率。

(一)判斷自己是真餓假餓

試著問自己三個問題:上一餐是不是已經過了 3 小時以上;我現在是什麼都想吃,還是只想甜的炸的;我有沒有出現真正飢餓的身體訊號。

如果大多回答是否,那很可能是情緒或習慣導致的假性飢餓。

(二) 喝水確認是不是口渴

嘴饞時先喝下一杯 300 至 500cc 的水,然後休息 10 分鐘再觀察自己還想不想吃。如果那股慾望淡掉了,代表剛剛其實是渴,也解決了嘴饞的問題。

(三) 給自己冷靜的時間

嘴饞時,請讓自己暫停一下。設定 5 分鐘鬧鐘,做三件事:深呼吸、簡單走動一下、觀察自己現在的感受。

例如:我是真的餓?還是心情不好、壓力大?這段小間隔能幫你從「自動反應」切換到「有意識選擇」。

(四)在正餐攝取必要營養素

如果每餐攝取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不足,很容易在餐後 1 至 2 小時嘴饞發作。

建議每餐至少要有一份蛋白質(約手掌大小,如豆腐、雞蛋、魚肉)、兩份蔬菜(約兩個拳頭大小)、以及一份全穀澱粉(約一個拳頭大小)。

這樣的組合有助穩定血糖、延長飽足感,自然能減少無意義的進食衝動。

(五)放慢進食速度

建議每一口咀嚼 10 至 15 下、吃飯時放下手機與餐具、並在過程中間喝點水或暫停幾次,拉長整體用餐時間,讓大腦完整接收到「飽了」的訊號。

(六)安排情緒的宣洩出口

你可以準備一份「非食物式快樂清單」,裡面列出你可以在嘴饞時做的事。

例如:與朋友電話聊天、滑手機或是短影片、聽音樂並跟著大聲唱、與寵物互動、打開購物車看看自己的商品(謹慎考慮再下單),這些都是有效的情緒轉移方式。

(七)建立規律作息

當三餐不固定、熬夜、壓力大時,就很容易嘴饞。

建議每天固定時間起床、睡覺,能讓飢餓賀爾蒙維持平衡;晚餐不宜過晚或吃太多,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,才能幫助入睡、降低半夜想吃東西的慾望。

睡前也盡量不要滑手機或刺激活動,改做讓身體放鬆的事,如閱讀或泡澡,才能真正休息、自然減少嘴饞衝動。

老是嘴饞?7個方法調整生理與飲食行為,判斷真餓假餓、喝水、放慢進食速度、規律作息

當你意識到嘴饞的成因,並嘗試從作息、情緒、飲食結構下手調整,下一步就是「準備好可以安心吃的點心」,不讓自己陷入「嘴饞 → 忍住 → 爆吃 → 罪惡感」的反覆循環。

Yu Bar 機能蛋白棒就是為了這樣的時刻而誕生。

它是專為日常打造的「機能型零食」:每根含有 10g 蛋白質,幫助延長飽足感,並搭配膳食纖維與實在的營養成分,讓你在下午嘴饞、下班疲累、半夜追劇時,也能有個吃得安心、不怕胖的選擇。

四、嘴饞吃什麼?6 大進食原則、4 類營養食物,吃出滿足又不罪惡!

(一)嘴饞吃什麼不會胖?6 方法吃得更聰明!

  • 調整環境

零食放在桌上或眼前,比放在高櫃裡更容易被吃掉。桌上只放水、茶或水果,零食用不透明盒裝起來或藏在不容易拿的地方,讓你想吃的衝動不會一直被喚醒。

  • 注意零食的熱量

點心控制在 200 大卡內並選擇低精製糖選項,如堅果勝過夾心餅乾,能穩定血糖、避免暴食與脂肪囤積,是吃不胖的關鍵原則。

  • 準備救急點心包

準備一些低糖、高纖的小點心放在包包或冰箱,例如:原味堅果、低糖豆漿、毛豆、無糖優格加水果,比隨便買個甜甜圈健康許多。

  • 固定點心時段

與其嘴饞時臨時抓東西吃,不如設定固定的點心時間(例如下午 3 點、晚上 9 點),幫助你提前準備健康點心,也讓大腦習慣「只在這個時間吃」,降低亂吃的頻率。

  • 選擇有溫度的零食

比起高糖高鹽,熱食和冰飲更能帶來飽足與療癒感。嘴饞時不妨選熱湯、熱拿鐵或冰綠茶,滿足口慾又不容易吃過量。

  • 設定吃的邊界

有時候嘴饞是需要被滿足的,但你可以設定「吃的邊界」。例如:裝到小碗裡、坐著慢慢吃、每一口之間間隔 30 秒。這樣做能讓大腦有時間回應,不會一不小心吃光整包零食。

(二)嘴饞可以吃什麼?4 類食物兼顧口慾與營養!

 

🍴 蛋白質食物:穩定血糖、延長飽足感

在下午或晚餐前感到飢餓時,先補充一點蛋白質,能有效防止暴飲暴食與血糖震盪。

  • 茶葉蛋、滷蛋
  • 鹽水雞(少鹽少醬)
  • 無糖優格
  • 原味堅果
  • 烤豆干、小包裝豆乾
  • 無糖豆漿、原味高蛋白飲
  • 小份無糖拿鐵

     

🍴 高纖維食物:穩定口慾、幫助排便

膳食纖維能延緩碳水吸收、延長飽足感,對降低嘴饞與控制體重都非常有幫助,建議搭配蛋白質一起攝取更有效。

  • 地瓜、南瓜、玉米
  • 毛豆
  • 芭樂、蘋果
  • 黑木耳、海帶芽、秋葵
  • 綜合蔬菜棒
  • 低糖燕麥棒

     

🍴 低熱量食物:解嘴饞又不怕熱量超標

嘴饞時不一定要吃進大量熱量。利用低熱量、高水分或「咀嚼感強」的食物,能讓嘴巴有事做、大腦獲得滿足,卻不容易吃過量。

  • 零卡蒟蒻
  • 無糖仙草、無糖愛玉檸檬
  • 無糖茶類(綠茶、烏龍茶、決明子茶)
  • 小黃瓜條、番茄、青椒絲

     

🍴 溫熱系飲食:安撫情緒、緩解口慾

熱的食物比冰的食物更能讓人感到滿足,溫熱飲食不只能填飽胃口,還能帶來情緒療癒效果,是晚上嘴饞時的好解法。

  • 無糖、微糖熱豆漿
  • 熱味噌湯、紫菜蛋花湯
  • 熱牛奶(可加一點可可粉)
  • 無糖拿鐵
  • 雞湯、四神湯(低油低鹽)
  • 黑糖薑茶
  • 熱柚子茶(可加少許蜂蜜)

 

Yu Bar 的機能蛋白棒,則是解決嘴饞卻又不想攝取過多熱量的需求而誕生的產品,每一根蛋白棒都精密設計蛋白質含量與熱量比例,讓人在午後、運動後或晚餐前感到肚子空虛時,能快速補充營養、延長飽足感。

不同於市面上多數零食僅追求甜度或咀嚼感,Yu Bar 機能蛋白棒從營養機能、飲食需求與口感層次出發,每一款產品都擁有超過 10g 蛋白質與膳食纖維,並依據個人口味與身體狀態,打造對應的機能配方。

延伸閱讀:運動前吃什麼?2類型推薦+3地雷食物別吃,3時機搭配飲食公開

五、一直想吃東西怎麼辦?3 個嘴饞 QA,看完調整進食行為!

(一)壓力大想吃東西怎麼辦?

建議你可以先列一份「非食物紓壓清單」,嘴饞時先根據清單轉移行為、延後進食衝動。

同時,安排每天一個固定的放鬆時段,例如睡前半小時不吃東西,改做讓人放鬆的儀式感活動,也能訓練自己不靠吃也能快樂的能力。

如果真的忍不住,也可以準備富含營養的點心,如無糖豆漿、毛豆、小包堅果,讓情緒被照顧的同時,也不容易造成身體負擔。

最後,在吃之前先問問自己「我真的餓嗎?還是只是壓力太大?」透過這樣的自我提問與行為設計,就能逐步建立一套更健康、有覺察的紓壓機制。

(二)如果睡前嘴饞,可以吃什麼?

如果睡前出現嘴饞的感覺,建議優先選擇「低熱量、好消化、不影響睡眠」的輕食型點心。

像是無糖豆漿、低脂牛奶、無糖優格加一點水果,都是蛋白質與微量碳水的溫和組合,不僅能提供微量飽足感,還有助於穩定血糖、放鬆神經、促進睡眠品質。

若喜歡鹹的口味,也可以選擇毛豆、溫熱的紫菜蛋花湯,甚至是一小份蒸蛋,都能安撫胃口又不容易造成負擔。

(三)還有哪些降低食慾的方法?

降低食慾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結構、穩定生活節奏與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來實際執行。

飲食中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膳食纖維,能有效延長飽足感、穩定血糖,降低血糖忽高忽低所帶來的暴食衝動。

接著,養成固定的作息與規律的正餐節奏,避免長時間空腹,也能幫助身體建立穩定進食的節律,不容易亂吃或嘴饞。

最後,保持水分攝取也很重要,因為身體脫水有時會被誤判為飢餓,因此建議嘴饞時可以先喝杯水再觀察是否還想吃。

六、嘴饞零食推薦|Yu Bar 機能蛋白棒營養與口感兼具,滿足嘴饞的聰明上選!

當嘴饞來襲,卻擔心熱量太高、營養不夠?YU Bar 機能蛋白棒正是為這樣的你而生。每款蛋白棒口味都經過精心設計,除了美味,更富含蛋白質、膳食纖維與天然機能配方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!

蔓越莓機能蛋白棒:酸酸甜甜、明亮氣色

如果你喜歡帶有果香與酸甜感的點心,蔓越莓機能蛋白棒會讓你一口愛上。不僅吃起來清爽、不甜膩,每根還含有 10.2g 蛋白質與 100mg 維生素 C,剛好補足每日建議攝取量,適合日常保養、熬夜過後食用。

▍營養亮點:

  • 137 kcal、10.2g 蛋白質、100mg 維生素 C
  • 每 100g 含 5.15g 膳食纖維
  • 添加天然法國西印度櫻桃萃取(維生素 C 來源)與膠原胜肽

▍推薦對象:

  • 熬夜、工作壓力大、在意氣色
  • 想補充維生素 C 又怕過甜的你
  • 喜歡果乾點心但不想攝取多餘糖份

     

抹茶機能蛋白棒:茶香清爽、順順暢暢

抹茶機能蛋白棒是特別受到「外食族」喜愛的口味,選用清新的靜岡抹茶與啤酒酵母、菊苣纖維等天然成分,帶來淡淡茶香與扎實口感,不甜膩、膳食纖維又高,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。

▍營養亮點:

  • 132 kcal、10g 蛋白質、5g 膳食纖維
  • 每 100g 含 14.7g 纖維
  • 添加綠茶萃取、啤酒酵母、BENEO 菊糖

▍推薦對象:

  • 飲食不規律、纖維攝取不足的人
  • 控糖、控熱量族群
  • 抹茶控必愛,口感清爽不膩

     

提拉米蘇機能蛋白棒:咖啡提神、精神續航

柔滑的提拉米蘇口感加上濃郁的咖啡香,是提拉米蘇機能蛋白棒最大的特色。每根含有 10g 蛋白質與 120mg 咖啡因(約等同一杯中杯美式),特別適合需要提升專注力、補充精神續航力的你。

▍營養亮點:

  • 128 kcal、10g 蛋白質、5g 膳食纖維
  • 每 100g 含 15.2g 纖維
  • 含 120mg 咖啡因,搭配藤黃果、BENEO 菊糖與綠咖啡豆

▍推薦對象:

  • 早晨需要提神、開會前怕打瞌睡的你
  • 甜點控又想兼顧營養與熱量的人
  • 長時間讀書、工作、需要保持精神專注者

 

現在就到 Yu Bar 官網挑一款屬於你的機能蛋白棒吧 :)

Yu Bar 為一般食品,僅供作為日常營養補充使用,非屬醫療用途,無法治療、預防或改善任何疾病。產品內容無法取代均衡飲食與正常作息。如您正處於懷孕、哺乳期間,或患有慢性病、特殊疾病,亦或有特定飲食控制需求,食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