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完吃什麼?碳水與蛋白質比例?攝取3時機+19組飲食範例!

一、運動完吃什麼最有效?營養比例、攝取時機、熱量一次整理給你!

(一)運動後怎麼吃才對?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黃金比例公開!


運動後最重要的營養補充是「碳水化合物」和「蛋白質」。

碳水化合物能補回運動時消耗的肝醣,恢復體力、避免疲勞,還能促進胰島素分泌,幫助蛋白質順利進入肌肉細胞、加快修復。

蛋白質則是修補肌肉的關鍵原料,運動會造成肌肉些微損傷,若沒有即時補充,肌肉就無法有效恢復與增長。

依據國際運動營養學會(ISSN),若在耐力運動過程中攝取碳水化合物並加入蛋白質,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約 3:1 至 4:1,有助提升運動表現與加速肝醣合成。

在運動營養之外,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「怎麼吃」與「為什麼吃」的過程是否真正貼近自己的節奏與生活方式。

Yu Bar 就是從這樣的思考出發──品牌創辦人源於一場真實的自我需求探索,想打造一種更貼近生活、真誠且無負擔的營養補給哲學,陪伴人們在繁忙生活中更自在地照顧自己。

(二)運動後補充營養品要在什麼時候吃?這 3 個時機效果最好!

⏰ 運動後 30 分鐘內:第一波補給最關鍵

肌肉剛訓練完處於損耗狀態,如果能在這時候補充「碳水化合物+蛋白質」,就能快速補回能量、開始肌肉修復,避免流失肌肉量。

⏰ 運動後 1 小時內:持續修復與補強

第一波補充後,在 1 小時內還可以進一步補充 20 克至 30 克的「蛋白質」,幫助修補肌肉纖維、加強合成。這時候身體還在修復過程中,再補充一次會讓整體恢復效率變得更好。

⏰ 運動後超過 1 小時:補水與穩定體力

如果你的運動時間長、流汗多,超過 1 小時後身體可能會缺水、流失電解質。

這時候除了蛋白質,還需要補充「水分+電解質+胺基酸」,才能維持身體平衡、幫助後續恢復,不會隔天痠痛。

(三)健身後吃什麼?不同運動類型,碳水與蛋白質的黃金比例大不同!

當我們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後,身體對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需求比例會有些許差異。

跑步、游泳、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會大量消耗肝醣與能量,重點在於快速補充能量、幫助身體恢復。

根據國際運動營養學會(ISSN)的建議,有氧運動後攝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約 3:1 至 4:1 的比例,能有效促進肝醣再合成與肌肉修復。

而對於無氧運動,像是深蹲、硬舉、推舉這類肌力訓練,主要目的是增強肌肉、提升力量,目前並沒有來自 ISSN 等權威機構提出明確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黃金比例。

業界人士建議,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取比例可以落在 2:1 至 3:1 之間,藉此兼顧能量補給與肌肉修復。

  • 有氧運動後,建議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取比例為 3:1 至 4:1
  • 無氧運動後,建議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取比例為 2:1 至 3:1

(四)熱量建議怎麼抓?依照運動強度與時間這樣吃最安全!

運動結束後,該補充多少熱量?其實要看你做的是什麼類型的運動、強度高不高,以及運動持續多久。

以有氧運動來說,如果是屬於低強度或時間少於 30 分鐘,其實補充水分就足夠了;如果真的感到飢餓,也可以選擇少量無糖或低糖的豆漿、補充一下蛋白質。

如果你的有氧運動屬於中等強度以上或持續 1 小時以上,像是跑步、跳繩或快速騎車等,建議補充約 200 至 300 大卡的熱量。

至於無氧運動、肌力訓練,若只是初階或中低強度、時間短於 30 分鐘,建議攝取 100 至 200 大卡作為恢復之用;而若是高強度、超過 1 小時以上的訓練,則可補充 300 至 400 大卡左右,幫助肌肉修復與增長。

如果你無法明確判斷自己的運動強度,建議將補充熱量控制在 300 大卡以內是相對保險且不容易發胖的做法。


延伸閱讀:卡路里要攝取多少?教你計算基礎代謝率、活動消耗與常見食物熱量
 

 

運動後熱量補充建議

運動類型

運動時間 ≤ 30 分鐘

運動時間 ≥ 1 小時

補充建議

低強度有氧

多喝水即可,若餓可少量低糖豆漿

補充約 200 至 300 大卡

低耗能、以水為主,避免過度攝食

中高強度有氧

補充約 200 至 300 大卡

補充約 300 大卡以上

強度提高後需補能量與肝醣

中低強度無氧

補充約 100 至 200 大卡

補充約 200 至 300 大卡

幫助肌肉修復、避免疲勞感

高強度無氧

補充約 300 至 400 大卡

補充約 400 大卡以上

補充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,有助肌肉合成

二、運動後吃什麼?碳水、蛋白質、BCAA 缺一不可,附實用食物清單!

(一)補肝醣、恢復體力必備的碳水化合物食物

運動時,身體會優先使用肌肉和肝臟儲存的肝醣當作主要能源。

肝醣若是被消耗完畢,身體就會進入疲勞、肌力下降的狀態。中高強度的運動後,若不及時補充碳水化合物,不僅會拉長恢復時間,還可能影響下一次的訓練表現。

碳水化合物除了可以補充體力,搭配蛋白質一起吃時,能更有效幫助肌肉吸收營養、修復損傷。

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:

  • 地瓜
  • 香蕉
  • 糙米或紫米飯
  • 燕麥
  • 薏仁、紅藜等五穀粥
  • 馬鈴薯或南瓜
  • 玉米筍、地瓜葉(少量但營養豐富)

(二)修復肌肉、加速恢復關鍵必備的蛋白質食物

訓練時肌肉纖維會受到些微破壞,而蛋白質是肌肉修復與成長的原料,補充適量的蛋白質,能提供充足的胺基酸讓肌肉開始修復、變得更結實。

搭配碳水化合物一起吃,可以提高胰島素反應,加快營養輸送進入肌肉細胞。

富含蛋白質的食物:

  • 雞胸肉、水煮雞絲
  • 茶葉蛋、水煮蛋
  • 鮭魚、鯖魚等魚類
  • 無糖豆漿
  • 優格或乳清蛋白飲品
  • 豆腐、百頁豆腐、豆干
  • 瘦豬肉、瘦牛肉

(三)避免肌肉被分解、延緩疲勞幫手必備的 BCAA 食物

BCAA(支鏈胺基酸)包含亮氨酸、異亮氨酸、纈氨酸,是構成肌肉的三種關鍵胺基酸。

這些成分在運動過程中會被快速消耗,如果沒有及時補充,容易導致肌肉分解,甚至加重訓練後的疲勞與痠痛。

BCAA 可以啟動肌肉合成機制、減少乳酸堆積、縮短恢復時間,也能讓你下一次訓練更有精神。對於強調肌力、增肌或高強度訓練的人來說,BCAA 的補充尤為重要。

富含 BCAA 的食物:

  • 雞肉(如雞胸肉、滷雞腿)
  • 魚類(鮭魚、鯖魚、鮪魚)
  • 雞蛋(全蛋最完整)
  • 牛奶、起司、優格
  • 豆漿、豆腐、豆干
  • 毛豆、黃豆
  • 花生、杏仁等堅果類

延伸閱讀:代餐是什麼?代餐減肥真的有效果?代餐4大好處+正確吃法分享!

忙碌的生活節奏讓人沒時間精算營養、沒有心力準備餐點,連在兩餐之間好好吃點什麼,都是種奢侈。

市面上雖然有許多標榜高蛋白的產品,但多半侷限於健身族群,口感單一、添加物繁複,難以融入一般人的日常節奏。

Yu Bar 想解決的,就是這個問題。

我們打造的,是真正為「想吃得營養、又不想將就」的人設計的機能點心——讓你在忙碌中也能快速補給、補對營養,同時享受真正好吃的口感,這就是 Yu Bar 存在的理由。

三、健身完吃什麼?重訓、有氧到超商補給一次看!

(一)重訓完吃什麼?5 組餐點範例!

重量訓練會對肌肉纖維造成破壞,這些受損組織需要透過足夠的蛋白質進行修復與重建,進而形成「超量恢復」與肌肉增長。

此外,訓練時也會消耗一定量的肝醣(特別是多組數、大重量或短休息的訓練中),因此同時補充適量碳水化合物能提升胰島素反應,幫助胺基酸進入肌肉細胞,加快恢復速度。

  • 組合一:雞胸肉 120g+糙米飯 1 碗+燙地瓜葉+水煮蛋 1 顆
  • 組合二:無糖豆漿 300ml+地瓜 100g+毛豆 100g
  • 組合三:煎鮭魚 120g+紫米飯半碗+香蕉 1 根
  • 組合四:水煮蛋 2 顆+燕麥粥 1 碗+奇異果 1 顆
  • 組合五:乳清蛋白飲 1 杯+地瓜 150g
  • 重訓完吃什麼?5 組餐點範例!


(二)有氧完吃什麼?按照 4 組範例吃!

有氧運動主要消耗肝醣與脂肪,身體雖不會產生明顯的肌肉破壞,但若不補充營養,長期容易導致肌肉流失、代謝下降。

因此,運動後的補給重點在於「補回消耗的能量」與「維持代謝與血糖穩定」,同時避免攝取過多熱量,讓燃脂效果功虧一簣。

此時建議攝取少量中等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,搭配少量蛋白質幫助維持肌肉量與代謝率。

  • 組合一:地瓜 100g+無糖豆漿 300ml+奇異果 1 顆
  • 組合二:香蕉 1 根+原味優格 150g+水煮蛋 1 顆
  • 組合三:水煮玉米 1 根+滷雞腿肉(去皮)60g+小番茄 5 顆
  • 組合四:嫩豆腐半盒+無糖豆漿 250 ml+蘋果 1 顆
有氧完吃什麼?按照 4 組範例吃!

(三)超商吃什麼?10 種補給提案!

🎈 重訓完可以在超商選購的組合

  • 組合一:茶葉蛋 2 顆+烤地瓜 1 根+無糖豆漿 300ml
  • 組合二:舒肥雞胸肉+紫米飯糰/雜糧飯糰 1 顆+水
  • 組合三:乳清蛋白飲 1 瓶+烤地瓜 100g+奇異果切片盒
  • 組合四:鮭魚御飯糰+茶葉蛋+無糖優格
  • 組合五:關東煮白蘿蔔+豆皮+魚蛋+紫米飯糰

🎈 有氧運動完可以在超商選購的組合

  • 組合一:香蕉 1 根+無糖豆漿 250ml+蘋果 1 顆
  • 組合二:小地瓜 1 根 + 水煮蛋 1 顆+ 小番茄盒
  • 組合三:低糖優酪乳 1 瓶+雜糧三明治半份(火腿蛋 or 鮪魚)
  • 組合四:嫩豆腐+奇異果盒+無糖高纖茶
  • 組合五:蒸玉米+茶葉蛋 1 顆+低糖優格

當代的營養補給,不該只是健身房裡的專利。

Yu Bar 機能蛋白棒的設計初衷,是為了回應日常中「好下口、也吃得營養」的需求。

無論是匆忙的早晨、疲憊的下午,還是運動後的補充時刻,我們相信,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不必妥協、也不複雜的健康選擇。

我們用三種不同機能與風味,滿足生活中不同時刻的需求:需要補維他命 C,就選蔓越莓棒;希望幫助消化機能、延長飽足感,就來一根抹茶棒;早晨提神或加班續航,提拉米蘇棒最剛好。

四、運動後多久可以吃東西?你該知道的 5 個營養補充 Q&A!

(一)先運動再吃東西還是吃完再運動?

取決於你的身體狀態與運動目標。

如果你是為了減脂燃燒脂肪,空腹進行中低強度運動(像是快走、瑜伽)可能更有效,但如果容易感到頭暈、沒力,建議運動前先吃點輕食,如無糖豆漿或香蕉。

若剛吃完正餐,則需休息 1 至 1.5 小時再運動,記得要有足夠時間消化食物。

(二)運動後吃東西瘦更快嗎?

運動後吃東西並不會瘦更快,決定體重與體脂下降的關鍵還是一整天的熱量赤字,以及蛋白質是否吃得足夠。

只要你在一天中平均分配蛋白質,每餐攝取大約 20 至 40 公克,配合適度的碳水化合物,就能支持肌肉修復與維持代謝,長期下來才會讓減脂更有效率。

(三)運動前吃什麼?

若距離運動還有三到四小時,可以吃一份完整正餐,像是白飯或地瓜搭配雞蛋或瘦肉,再加些蔬菜,這樣能補足肝醣、提供穩定能量。

若剩下一到兩小時,則建議改成輕食,例如香蕉配優格、小飯糰或一片全麥吐司,兼顧碳水與少量蛋白質,既能補能量又不會造成腸胃負擔。

如果是在運動前半小時到一小時,腸胃已沒有時間消化大量食物,此時適合選擇容易吸收的碳水來源,例如運動飲料、果汁,或搭配一小片吐司,幫助維持血糖與專注力。

若真的只剩五到十分鐘就要上場,可以快速吃一根香蕉或一顆蘋果,作為緊急補給。

延伸閱讀:運動前吃什麼?2類型推薦+3地雷食物別吃,3時機搭配飲食公開

(四)可以只吃蛋白質不吃澱粉嗎?

只吃蛋白質而完全不碰澱粉,並不是最好的做法。

因為碳水化合物是身體在運動時的主要燃料,能快速轉換成葡萄糖供給肌肉使用,讓你維持強度與專注力。

如果缺乏碳水化合物,身體只能依賴蛋白質或脂肪來產生能量,不僅效率較差,還可能導致低血糖、疲倦甚至頭暈,訓練表現自然大打折扣。

另一方面,蛋白質的主要角色是修復肌肉,而不是即時提供能量。如果只吃蛋白質,身體可能會因燃料不足而分解肌肉中的胺基酸來產生能量,長期下來反而增加肌肉流失風險。

(五)剛運動完吸收會比較快嗎?

剛運動完身體的血流量會增加,肌肉細胞對養分的敏感度也提升,此時攝取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,能更快被運送到需要修復的組織裡,因此很多人會說運動後是吸收力最好的時間點,也就是俗稱的「黃金窗口期」。

不過,Brad Jon Schoenfeld 研究指出,這個「黃金窗口」的效果沒有想像中那麼神奇,影響肌肉修復與成長的關鍵,還是在於一整天的總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是否足夠。

如果平時飲食安排完善,運動後不是非得在 30 分鐘內立刻進食才能有成果;只要能在 1 至 2 小時內補充營養,長期下來效果其實相差不大。

五、重訓後吃什麼?Yu Bar 機能蛋白棒給你高蛋白好味道,忙碌生活中隨時補能的美味選擇!

Yu Bar 重新思考「點心」的角色,讓每一口除了填飽肚子,更滿足營養與機能需求。從維他命 C、膳食纖維,到咖啡因與蛋白質,不同配方對應不同狀態,在每個時刻,都能輕鬆補給、不必將就。

🎁 蔓越莓機能蛋白棒|每日 C 補給 × 酸甜剛好

Yu Bar 蔓越莓機能蛋白棒將天然維他命 C 融入點心裡,一根就補足 100% 每日建議攝取量(100mg),維生素 C 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,有助於傷口癒合。還結合膠原胜肽與進口蛋白,不僅滿足嘴饞,也讓日常補給更到位、營養更有感。

你會喜歡它,因為:

  • 酸甜清爽、酥脆有嚼勁,好吃不甜膩,吃了零負擔
  • 每根僅 137 大卡,含 10.2g 蛋白質
  • 在午後疲倦、外出奔波、或運動後的即時補給

 

🍵 抹茶機能蛋白棒|幫助維持消化機能

Yu Bar 抹茶機能蛋白棒加入來自 BENEO 的專利益生元菊糖(inulin),搭配啤酒酵母與 5g 膳食纖維,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、延長飽足感。

你會喜歡它,因為:

  • 清爽低甜、茶香脆口,享受零罪惡感
  • 每根僅 132 大卡,含 10g 蛋白質+5g 膳食纖維
  • 適合飲食不規律、在意控糖或熱量的人

 

☕ 提拉米蘇機能蛋白棒|精神提振 × 滿滿續航力

需要提神,但又不想空腹喝咖啡?Yu Bar 提拉米蘇蛋白棒讓你一口搞定。

每根含有 120mg 咖啡因(相當於一杯美式),並加入綠咖啡豆、藤黃果萃取,幫助你延長續航力、補充能量同時更有感。香濃濕潤的甜點口感,就是對自己的小犒賞。

更特別的是,Yu Bar 選用來自 BENEO 公司、通過美國 FDA 認證的高品質菊糖,能補足現代飲食中常見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缺口,並提供益生菌生長養分、改變細菌叢生態,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。

你會喜歡它,因為:

  • 濃郁不膩,口感層次豐富,像在吃提拉米蘇
  • 每根僅 128 大卡,含 10g 蛋白質+5g 膳食纖維
  • 適合早晨上工、會議前、加班、或需要專注時提振元氣

 

Yu Bar 為一般食品,僅供作為日常營養補充使用,非屬醫療用途,無法治療、預防或改善任何疾病。產品內容無法取代均衡飲食與正常作息。如您正處於懷孕、哺乳期間,或患有慢性病、特殊疾病,亦或有特定飲食控制需求,食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建議。